欢迎您访问内蒙古财经时讯网 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财经相关的资讯
  • 内蒙古财经时讯内蒙古财经时讯
  • 鸿山定制开发鸿山定制开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章 > 资讯

舵正风满立潮头,不忘初心谱新篇

巴彦淖尔日报 2018-07-06
40年艰苦奋斗,40年砥砺奋进。伴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岁月历程,乌拉特中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阔步前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乌拉特草原生态逐年转好(资料图)

  ——乌拉特乌拉特中旗改革开放四十年巡礼

  40年艰苦奋斗,40年砥砺奋进。伴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岁月历程,乌拉特中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阔步前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乌拉特中旗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乌拉特中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整体推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这几天,在总投资28亿元的中核龙腾100MW槽式光热发电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抓紧作业,对车间钢结构进行组装,预计2019年投产发电。该项目年发电量3.5亿度,光电转换总效率为14.54%,与火电相比每年节约标煤10.58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6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06吨。

  改革开放以来,乌拉特中旗经济从农牧业为主向农牧业、工业并重发展转变,逐步形成以农牧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乌拉特中旗总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乌拉特中旗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4005万元,提升至2017年的83.5亿元,增长了207倍。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随之“水涨船高”。1978年乌拉特中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1元,2017年乌拉特中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621元,年均增长13.3%。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乌拉特中旗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民经济实现了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2005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8.3∶40.9∶20.8,改变了长达55年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格局。到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19.5∶57.4∶23.1,呈现“二、三、一”的格局。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更加稳固,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乌拉特中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

  亭旁绿树掩映,廊下流水潺潺,白色的梨花、粉色的山桃花、紫色的丁香花美丽绽放……今年春季,鸿雁广场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石哈河镇西羊场村,这个曾经塌墙烂圐圙的村子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农家院落整洁怡人、一排排绿树苍翠挺拔、一群群老人小孩有说有笑……整个村庄静谧而又美丽。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改革开放40年来,乌拉特中旗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先后投资70多亿元,用于旧区改造、新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等,建成海流图公园、哈萨尔广场、鸿雁广场、云英广场、丽景新苑游园、石艺园、瀚海园等广场、公园11个,实施棚户区改造、公租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10678套79.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11279户,实施街巷硬化783公里,安装路灯1241基,修建大型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达97%,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生态建设进一步向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乌拉特中旗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发补奖资金7.27亿多元,910万亩荒漠半荒漠草原的天然草场得到了有效治理和恢复。累计投资5亿多元,实施了城乡绿化、道路和园林景观绿化美化,总绿化面积682.15万平方米,道路绿地达标率84.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了33.3%,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7.9%,绿化品种多达60余种。

  “乌拉特中旗逐年在交通路、川井大街、海流图大街、教育路、杭盖北路、景观河下游及各公园、广场街道节点进行树木补植,累计栽植各类乔木灌木120万余株。”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乌拉特中旗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66.6%,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83%,人均广场公园绿地面积15.7平方米。”

  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这首抒情的蒙古长调《鸿雁》,在乌拉特草原上大人小孩都会唱上几句,在乌拉特乌拉特中旗举办的各种民族音乐演唱会上,也经常能听到。

  走进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幼儿园,童声合唱的乌拉特民歌《鸿雁》吸引了笔者的脚步。蒙古族幼儿园园长介绍,为了传承和弘扬蒙古民族最传统的文化,他们把教授乌拉特部落礼仪、饮食文化以及乌拉特民歌等融入日常教学中。

  “那时候,我们这里没有大型广场,没有博物馆,没有体育场,没有个像样的舞台,舞台没有灯,我们就把四根木头柱子立起来,后面两根柱子系上绳子把幕布拉上,前面两根柱子挂上煤油灯,晚上演出的时候点燃。”第一代乌兰牧骑队员78岁的陶德斯庆老人说,“现在这些都有了,我们这里的变化很大。”

  文化阵地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乌拉特中旗按照巩固旗级、建设镇级、发展村级的工作思路,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文化阵地,目前已建成10个文化站、93个文化室、11个文化大院、16个文化户、178处文化广场、21个小舞台、59个健身活动服务点,覆盖了乌拉特中旗各苏木镇(场)、嘎查村;成立了10个民间艺术团、88个广场舞队,乌拉特中旗人均拥有体育场地达3.5平方米。

  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文化在乌拉特草原这片热土上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以蒙古长调、呼麦、马头琴等典型元素为代表的民族文艺迅速发展,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有很多民歌在老百姓中广泛传唱;秦长城、阴山岩画等历史遗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那达慕、祭敖包等活动展示了草原文化的丰富内涵;乌兰牧骑的主旋律响彻了整个乌拉特草原,安代舞跳出各民族的和谐团结。特别是乌拉特中旗12个苏木镇(场)形成了“一镇一品、一苏木一特色”的文化品牌。海流图镇“广场消夏文化艺术节”美名在外;石哈河镇的高台梁文化源远流长;巴音乌兰苏木素有马文化之乡的美誉;川井镇的草原风情节吸引众多游人;新忽热古城见证着边关烽火岁月的沧桑;呼勒斯太苏木“鸿雁”的故乡……

   民生事业扎实推进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家住海流图镇的赵贵成是一名退休职工。2017年,家里发生的两件事让赵大爷开心不已:一件是多年从事临时工作的老伴儿,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每月可以领取退休金了,盘桓在心头多年的养老问题有了着落;另外一件就是下岗多年的儿媳妇在参加了再就业培训班后,通过职业介绍,在一家纺织企业找到了工作,去掉了赵大爷的一块心病。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乌拉特中旗社会保险覆盖人群迅速增长,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截至2017年底,乌拉特中旗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796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7024人,各险种参保人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领取待遇11958人。2017年,全年新增就业人员8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牧民转移就业8516人。

  “医生,我的血压高不高呢?”“我吃的药感觉没有效果,该怎么办?”在卫生院等多个医疗卫生展位前,群众争相求医问诊,医生一一耐心解答并现场开出处方。“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让专家看病,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举办。”德岭山镇乌镇村村民张三牛说。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乌拉特中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飞速,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该旗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建成以综合医院为龙头、苏木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并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同时旗财政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用于补贴农牧民参合费用,乌拉特中旗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实现了贫困户不交钱享受医保的目标。

  “想不到花30元就可以乘飞机到临河了。”海流图镇居民王霞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日前,乌拉特中旗机场开通经巴彦淖尔中转北京、西安、呼和浩特的通程航班,乌拉特中旗—巴彦淖尔票价仅售30元,旅客只需登录携程网或者携程APP,输入始发地、目的地,并按照提示步骤操作即可订好机票。这给出行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优惠。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提档升级。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方式的不断变革,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2017年乌拉特中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20元,是1988年的45倍;2017年乌拉特中旗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54元,是1978年的145倍。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提档升级。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再到当前的电脑、汽车、商品房,吃穿用住行得到明显改观。2017年乌拉特中旗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1%,比1993年回落了14.5个百分点;2017年乌拉特中旗农村牧区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比1988年回落16.2个百分点。

  内外贸易繁荣活跃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走进蒙羊牧业乌拉特乌拉特中旗有限公司的工厂内,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剥皮、分割、剔肉、打包……一个个动作娴熟,井然有序。这些羊肉经过他们的包装,从这里出去以后就要通过天猫聚划算销往全国各地。2017年,蒙羊牧业正式与天猫聚划算签订合同,成为在全球范围内3个线上专供牧场其中的一个。蒙羊公司总经理郝万刚介绍,合作以来电商平台对推动蒙羊线上品牌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仅2017年双“十一”活动营业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乌拉特中旗内外贸易呈现繁荣活跃态势,对外开放水平空前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2614万元,达到2017年的17.23亿元,增长了65倍,对外贸易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

  日前,总投资8.37亿元年仓储1500万吨的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公司物流监管区环保项目正在甘其毛都口岸开工建设。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精良的装备,是一个集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为一体的环保型物流仓储基地,可满足蒙古国进口物资(煤炭等)卸车检查、堆放储存和装车等方面的需要,预计2019年底完工。

  改革开放以来,乌拉特中旗以建设“对蒙开放先行区”为目标,全面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建设,全力推进自治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蒙经济合作示范区和中蒙矿能交易平台建设,对外开放明显加强。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出入境人员437.61万人(次),累计出入境车辆285.28万辆(次),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035亿吨,实现贸易总额993.88亿元。特别是2017年煤炭过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824万吨,同比增长42.3%,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对蒙煤铜贸易最大的口岸。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望40年乌拉特中旗之巨变,憧憬未来乌拉特中旗之美好,这座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北疆小镇必将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